2009年2月19日 星期四

我是孟嬌老師--自傳

小時候,我是指在上大學之前,除了家庭背景和在小學五六年級去香港住過之外,我通常無法向別人介紹什麼,因為我是一個缺乏記憶力的人;今天、這個禮拜之內發生過的事、聽過的對話,我可以像錄音機一樣地複誦、重演,但是,過了這一陣子,好像它們就會在我的腦子裡,被什麼東西完全覆蓋起來一樣。這麼說好像暗示著我對於大學生活的記憶很深刻,其實我也忘了很多事,常常需要別人提醒我曾經發生過的事。


 


不過,我很清楚地意識到,我是從大學之後,才變成一個會認真思考自己心裡在想什麼的人。也許這是很多人共同有的現象,因為大學之前的生活,尤其是開始上學之後的日子,好像都是為了大學聯考、考上大學在做準備。不過,上了大學以後,有些人很幸運,可以因為外力的衝擊,開始想一些以前不會去想的事情,我就覺得自己變得比較敏感、喜歡觀察,面對事情時,也變得比較有批判的態度。在我遇過的人當中,有的人沒有自己的想法,他通常是跟著社會大眾走過的路在走,以沿襲的道德觀來決定事情的對錯;有些人有自己的想法,但他從來不看自己,不在意自己的感覺。以上這些看起來似乎和一個人的自傳無關,但其實前面這二種也可以說是以前的我。當你要向別人介紹自己時,很難。興趣、專長、長相等等,好像在向別人推銷自己,推銷一個自己都不是很了解的人。如果要我簡單地替自己到目前為止的人生做結論,我會覺得自己好像變成越來越容易快樂的人。這並不是因為外在的條件改善了,而是我相信,當一個人認真地聽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無論大小事情),有能力、有自由可以去追求的時候,就會是這樣的結果。


 


        其實在上研究所之前,我是不想當老師的。我覺得這是很困難,也很純真的工作;我非常排斥自己在沒有熱忱的情況下,去做這個工作,和那麼多小孩朝夕相處。研究所二年的生活,改變最大的應該是這點。認識楊茂秀老師,和他的長時間相處,不但因此接觸了一些教育、兒童哲學和說故事的理論,例如斐利(Vivian Paley)、李普曼(Lipman)等,更重要的是他讓我相信,當一個人真正了解理論時,那些理論就不會只是學問,而是真正可以用來落實的階梯。此外,接觸過許多圖畫書之後,現在我認為,兒童文學作者所擁有的能力是用最簡單的形式,表達深刻的情感;好的作品絕對不會因形式淺易而失去情感的深刻。就像我相信,兒童即使口頭或文字表達不足,但他們心裡一定擁有比我們大人更敏感、更具哲學意義的內在。我無法在自傳中很完整地表達自己的過去,自己的理念,我想還需要更多時間。

1 則留言:

  1. 燦爛笑容的向日葵女孩(蔡幸珍)2010年8月10日 上午9:31

    『更重要的是他讓我相信,當一個人真正了解理論時,那些理論就不會只是學問,而是真正可以用來落實的階梯。』 讚!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