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6日 星期一

傾聽。耳朵

最近正在讀一本名為《傾聽》的書(遠流出版),這也算是暑期輔導學分班老師推薦的書之一,作者也是心理諮商師。<讀到親密伴侶間的傾聽>這一章時,正好也聽到林宥嘉的《耳朵》這首歌。注意聽它的歌詞時,發現其中有許多互相呼應的精神。自然林宥嘉只是詮釋這首歌的表演者,作詞的姚若龍對我來說是很厲害的。也許在二十幾歲時聽這樣的歌曲,不會有什麼感覺,但是現在聽起來,似乎頗能理解……


 


《傾聽》的作者Michael P. Nichols


將兩種極端特質的伴侶稱為「追逐者」與「疏離者」。(我想很多人都能在其中一種找到自己)


許多伴侶分別來自不同程度「分離」與「團聚」經驗的家庭,


而每個人都會覺得在他成長環境中習慣的那種關係較自在。(也許只是在熱戀期未曾發現而已)


 















追逐者



希望得到注意



對一來一往的談話


感到很自在


(喜歡分享感受)



以一種焦慮的態度


一再重覆述說問題



疏離者



經常想要一個人獨處



許多事情


未必想要說清楚


(深鎖感受)



藉由隱私保護自己



 


很妙的是,「追逐者要更多的聯繫,卻讓疏離者覺得有壓力;她追得緊,他的疏離就更嚴重;他的疏離愈嚴重,她就追得更緊!這是一種沒完沒了的遊戲。」


 


《耳朵》


太親密的關係 像不像海底


看著溫柔的草 美麗的魚


屏息太久 一瞬間快不能呼吸


秘密會不會是某種氧氣


 


有沒有一種孤僻能被允許


當著最愛的人 面無表情


躲在自己的世界 混亂或戰慄


就是單純的 不想被干預(這就是疏離者的心聲)


 


翻完我的簡訊 我的信


能不能 順便翻翻我的心情


我們有 隔間不同的心靈


所以有 動線不同的情緒(也許因為原生家庭或任何因素,你們原本就是不同屬性的人)


 


當愛情只剩嘴巴 少了耳朵


就變得你只相信你猜測的


感應在你我之間 不再流動(已經沒有溝通了)


該怎麼說 沒死不代表活著


 


當愛情只剩眼睛 少了耳朵


就變得你只看到你怕看的


(心理學中有一個名詞叫隧道視覺tunnel vision,也就是人會下意識只抓取符合自己觀點的現象,而忽略了其它事實)


我努力越解釋 你越流淚激動


有些事 不仔細聽 不會懂


(真正的傾聽要很~努力才會發生!我們大多只是說了自己想說的話,沒有真正聽到對方的靈魂深處。。。)


 


 


如果你和你的伴侶,也符合這樣的情形;


如果你還是非常愛他/她,只是總是帶點痛苦;


如果你是個心靈有彈性,又頗有行動能力的人;


也許這首歌可以為你和伴侶的互動,帶來一點不同。


 


★關係並不是你擁有的某個東西,而是你「做」的某件事★


★檢視一下你的期待:你們的衝突是不是因為你想要一個與你目前的伴侶全然不同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