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9日 星期一

從村上春樹的"人造衛星情人"看到的話

    難得在我喜歡的村上春樹中會看到小學教師這種角色,裡面的敘事者「我」談到自己時的話,讓我覺得也很切合我當教師的心情。


 


      「雖然我確實喜歡讀書和思考事情,但畢竟不是一個適合當學者的人。…話雖這麼說,卻也不想在一般公司裡找一個職位,加入不知何時方休的激烈競爭裡求生存,在高度資本主義社會的金字塔斜坡一步步往上攀登。因此我經過所謂消去法的過程選擇了當教師。…我本來並沒有想當教師,但實際試著當了教師之後,發現居然對這工作比我預期的懷有更深的敬意和熱愛。不,或許應該說,碰巧偶然發現懷有深深敬意和熱愛的自己,這種說法是比較正確的表現。


     「我站在講台上,對小學生講解與世界、生命和語言有關的基本事實,教授他們,同時透過孩子們的眼睛和意識,也對我自己重新述說、教授與世界、生命和語言有關的基本事實。因做法的不同,那可以變成新鮮又有深度的工作。

2007年10月25日 星期四

老鼠爸爸說故事



老鼠爸爸說故事


 


    這是繼<大巨人約翰>後說的第二本羅北兒的故事,我特別喜歡羅北兒的短短篇故事。文字很少,但是情節卻能深深吸引人,喜歡動腦的人還可以找到思考的線路。故事中有一種重覆的節奏,有時會漸漸增強或減弱。有時哈哈大笑,有時會心一笑。


 


        這本書裡面有許願井/雲/高老鼠與矮老鼠/老鼠與風/旅行/老老鼠/泡澡七個故事,分兩次講完,小朋友聽完會投票決定再重聽哪一個,其實到後來除了<雲>之外,全部都說過二次了。照片集裡有他們聽完故事後最想畫的一個故事,你可以看看哪個故事最受歡迎。


        大概是<旅行>中老鼠一直換交通工具,最後連腳都可以換的那一幕;還有<老鼠與風>那層層疊起的船、房子、樹、山那一幕……


2007年10月23日 星期二

票選最快樂的臉

上綜合課時,要小朋友想像最能讓自己快樂的事而拍下來的,大家可以到"快樂的臉"相簿看看,寫下你覺得哪個編號的小朋友笑得最快樂?

2007年10月19日 星期五

一乙的第二個故事--三個好朋友的冒險

快樂國有二個好朋友,他們每天都一起去散步,他們走在一起總是很快樂。


有一天,他們又遇到一個朋友,於是他們三個一起去爬山。


他們邊跳邊走,突然其中兩個跌倒了,結果跌倒的聲音吵醒了暴龍。暴龍生氣得大吼,他們都嚇得哭了。


另一隻龍走了過來,拿東西給他們吃,他們就不哭了。這一隻善良的龍就把暴龍踢到火山裡,暴龍就死了。


三個好朋友就不再哭了,結果卻換暴龍的朋友哭了,他想要替暴龍報仇。


結果火山爆發,三個好朋友嚇一跳,就逃到另一座山去了,想報仇的龍也死了。


三個好朋友坐在三隻善良的花豹身上,最後善良的龍載著花豹和好朋友們,去一個安全的地方。

2007年10月16日 星期二

教育Q&A(1)

教育Q&A(1)


 


教書這麼多年,有一些經常被問到,或是需要向家長或同事說明的想法。答案中有些是我自己的理論,有些是我的學習經驗,有些則是引述了一些看過的書,認為很有道理的話。


 


    小孩發生爭執,來告狀時如何處理?


許多大人在處理小孩的爭執時,著眼在處罰引發爭端的孩子,認為扼止他的行為是比較重要的。我倒認為其實可以讓問題回歸到人與人相處的基本面,一直責罵一方可能容易模糊焦點。


試著讓兩個發生爭執的孩子面對面,看著對方的眼睛,說出自己心裡真正的想法,許多孩子(也許包括大人)都需要這樣的練習。我總是看到聆聽者不好意思的表情,而生氣的一方也在說話後,表情柔和許多。在我的班上,這樣的模式曾不斷上演,有時還會有相同的對象,但我不曾不耐煩,而是將它視為孩子在邀請我一再為他們複習這個模式。我會強調,希望未來有一天他們可以自己使用這樣的模式解決問題。也許這樣處理問題會花上多好幾倍的時間,但是長遠來說,絕對是值回票價的投資。


 


    學校最大的功能?


我認為學校最珍貴的地方,不在於能教給孩子多少知識,在求知這方面,也許有心的家長可以讓孩子在家自學,成果甚至可能比在學校學的更多更好。但學校有個地方無法取代,那就是人際關係──與其它孩子的互動,也就是交朋友;還有在一個班級裡,在一個團體當中試著尋找自己的位子。此外,和別人合作完成任務,這種團體共同感也很難透過在家學習達到。所以我的教育理念之一,是要盡可能讓孩子有互動的機會,表達自己、與別人合作……。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都教我們要用功讀書,目的是要拚過別人的成績,最好能得到第一名。我們沒有機會和別人合作學習,長大後也不太會和別人討論事情。剛到輔大唸英文系時,國文課竟是最花時間的,每個星期國文小組都要聚在一起討論;文學課外國老師講得天花亂墜,能聽懂七八成就很了不起了,所以期中期末考時便要集合大家的力量,聚在一起討論上課做的筆記,補自己理解的不足。這樣美好的經驗,也想讓小學的孩子體會,帶著這種能力走應該是很棒的。

2007年10月14日 星期日

宜花東小吃評選出爐

79~713 台南高雄à宜花東 小吃評選


 


今年的東部之旅加入二個新伙伴,共計四人,5天的邊吃邊玩行程,在最後回台北的路上,小吃評選出爐:(如有二人以上舉手表示下次不再去吃,即不列項,滿分3分,四人共計12分)


 




























































































 



名 稱



分  數



指引方向



台南



粉粿冰



11


(第3名)



麻豆鎮平等路2-4號(龍泉冰店)



台東



蕭家肉圓



6



台東市中華路一段177號(14:30-17:00)



黃記蔥油餅



12


(第1名)



台東市南海路(海濱公園),二樣都是賣完就收,一定要搭配一起吃,一邊看海景。



粉圓冰



10


(第5名)



蘇天助素麵



9.5



台東市寶桑路195號(16:30-24:00)



七里香煎包



7



台東市公教會館對面(南京路15:30-0200),辣醬不太辣,加了才好吃



津芳



8.5



台東市正氣路358號(推薦檸檬汁),冬天休假



榕樹下米苔目



10.5


(第4名)



台東市文化街、安慶街口(08:00-1400)


推薦乾的,一定要點丸子、加烏醋



關山便當



10


(第5名)



關山車站前(我們在淡水也買得到他們的米)



花生酥



7.5



關山鎮民族路86號(火盛食品行)



千層餅



11.5


(第2名)



台東市開封街366號(正海城北方小館)



花蓮



欣綠農園



9



花蓮縣光復鄉大全街55號(馬太鞍)


烤魚最好事先預訂



海埔蚵仔煎



8.5



花蓮市自由街86號



烤玉米



7.5



南濱夜市



西瓜大王



10.5


(第4名)



花蓮市中山路301號



宜蘭香炸螃蟹



11.5


(第2名)



花蓮市中華路、大禹街夜市(9:30就要去)



宜蘭



建華冰店



9.5



南澳鄉大通路50號(推薦檸檬冰)



廟口乾麵



9.5



羅東鎮中山路197號(經常不開,尤其假日)



黑店冰



6.5



宜蘭市神農路二段63號



卜肉



三星鄉福山街88號,遇放假沒吃到


,但仍忍不住要推薦,要抽號碼。



 


    註:宜蘭還有許多好吃的東西,礙於行程,期待下集!


 


第二本書--教養的迷思

教養的迷思


(茱蒂哈里斯 商周出版)


    對我來說是一段迷人的引文──


你們孩子並不是你們的,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並渴望著成為自己。


他們經由你而得到生命,但是他們不是來自於你,


雖然他們跟你住在一起,他們並不是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你的愛,但不要給他們你的看法,


因為他們自有見解。


你可以供他們居住,但是不要禁錮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是住在明日世界的房子裡,


那個地方即使在你的夢中也無法企及。


你可以盡力想辦法跟他們一樣,但是不要想辦法讓他們跟你一樣,


因為生命是不會走回頭路的,也不會為昨天所耽擱。


──Kahlil Gibran


 


1:你是怎麼變成你這個人的?


Q2:你相信遺傳還是教養形成一個人的人格?


 


這本書的原名是<假養的假設>,無論見解是否為真,只要作者能夠勇敢挑戰行之多年,幾乎被視為「真理的」觀念,這類作品總是能吸引我(當然必須具備相當的邏輯)。近年讀過的書中,除了<達文西密碼>,就是這本了。自從行為主義盛行,所有的父母總是在背上扛著一股有形或無形的壓力,因為專家告訴我們,如果孩子出現問題,可能就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然而本書作者利用各種例證,提出〝家庭並非個人形成性格的主要來源〞,〝基因+團體社會化〞才是最大的因素。這裡所指的社會化並非指出了社會工作,而是在我們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總是不斷身處各種不同的團體,所有的人都要在團體中找到一個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兒童踏出家庭開始外出時,他們可能會很輕易地將這些東西拋棄,就像他們一出門就立刻把媽媽強迫他們穿上的毛衣脫掉一樣。(23)」你可以回顧自己的經驗,在父母和你成長過程的同儕團體中,當價值觀有所衝突時,你認同的是哪一個?無論你現在幾歲,當父母或當小孩,都可以試著回答這個問題。


 


但這並不代表作者認為家庭不重要,當父母和孩子互動時,你可以回到基本的人際關係來看──你和你的孩子關係如何?作者認為,要求父母對家中每個孩子一律用相同的方式對待是不合理的,人與人相處本來就會有不同的互動模式;孩子有不同的個性,父母自然有不同的回饋。


 


此外,作者也提出人的多重面貌論點,我教書多年來也經常出現的矛盾現象──父母所描述的孩子,都不是教師眼中的孩子(例如在家脾氣很壞,在學校卻是個很溫和的孩子)。為什麼會這樣?讀到這裡的大人們也可以問問自己:從小到大,你在家裡和在外面是一模一樣的人嗎?


 


當父母的人,可以卸下過重的負擔,真誠地和孩子相處。


當老師的人,可以注意孩子在學校的團體生活,他們有自己的位子嗎?


不是父母也不是老師的人,可以反思自己的經驗,你是怎麼變成你的?


 


最後,每種理論必有其不足之處,重要的是,它是否提供你另一種思考方式?


2007年10月6日 星期六

第一本書--如何閱讀一本書(台灣商務)

對我來說,它很適合當成任何讀書會的第一本書。


有點嚴肅,但「你真的知道如何讀一本書嗎?」


至少我自己在讀這本書時,才發現也許以前我真的沒有把書看進去。


很實際的一本「How-to-do」的書,連怎麼做筆記都教你。你不用每一步都照做,但是用來檢核自己讀書的方式也很不錯。



例如:


    你能夠只用幾句話就說明你看的這本書在說什麼嗎?


    你知道你從這本書得到的是知識或只是訊息嗎?


    你知道不同種類的書,有不同的思考重點嗎?


    你知道有時候略讀或粗讀也是很重要的嗎?


    看書的時候,你會問自己這四個問題嗎?


1.    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麼?


2.    作者細部說了什麼,怎麼說的?


3.    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


4.   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係?



讀書會

以前蔡康永有個節目,叫「今天不讀書」,不過裡面談的都是書。


 


有時候,和別人談話(尤其是和同事談論教育問題時),我也會「說書」給人聽。這也是一種資源分享,你不用看過這本書,但你卻可以思考或討論裡面重要的觀念。如果我引起了你想讀這本書的慾望,我也非常開心。


 


看過或沒看過,同意或不同意,你的回應都非常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