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sa nova當中有一首名曲《The Girl From Ipanema》,成為了村上短篇小說裡的題材。
這是最經典的版本──主唱Astrud Gilberto加上Stan Getz的薩克斯風演奏。收錄這首歌曲的專輯《Getz/Gilberto》非常好聽,一定要買!
這是台灣比較多人聽過的版本──小野麗莎(ono lisa)
苗條的身段 曬黑的肌膚
年輕又漂亮的伊帕內瑪姑娘
向前走著
踏著森巴的舞步
冷冷地搖著
柔柔地擺著
想說我喜歡她
想獻上我的心
她卻沒注意我
只顧望著那大海出神
1963年,伊帕內瑪姑娘就這樣望著大海出神。而現在,1982年的伊帕內瑪姑娘,依然同樣地望著大海出神。她自從那時候以來一直沒有變老。她被封閉在印象之中,靜靜地漂浮在時光之海裡。如果她會變老的話,現在應該也將近四十了。當然也有可能不是這樣,不過她應該已經不再苗條、也不再曬得那麼黑吧。她已經有三個孩子,肌膚也多少被陽光曬傷了。也許還勉強算漂亮,卻不比二十年前年輕──了吧。
但是唱片中的她,當然不會老。在史坦蓋茨吹的天鵝絨般的次中音薩克斯風裡,她永遠是十八歲,又冷又溫柔的伊帕內瑪姑娘。我把唱片放在唱盤上,唱針一接觸,她的姿態立刻出現了。
每次我一聽這首曲子,就會想起高中的走廊。暗暗的、有點潮濕的高中的走廊。天花板很高、走在水泥地上會發出咯吱咯吱的回音。……為什麼每次聽到「伊帕內瑪姑娘」就會想起高中的走廊,我也不清楚,簡直沒有一點脈絡可尋。到底1963年的伊帕內瑪姑娘,在我意識的深井裡,投下了什麼樣的小石頭呢?
一提起高中的走廊,又使我想起綜合沙拉。生菜、番茄、小黃瓜、青椒、蘆筍、切成圓圈的洋葱,還有粉紅色的南島沙拉醬。……為什麼高中走廊會使我想起綜合沙拉呢?這也一樣無脈絡可尋。綜合沙拉讓我想起從前認識的一個女孩子。不過這聯想倒是十分有道理,因為她每次都只吃生菜沙拉。
「你的、咯啦咯啦、英語報告、咯啦咯啦、寫完沒?」
「咯啦咯啦、還沒有、咯啦咯啦、還剩下、咯啦咯啦咯啦、一點點。」
「從前、從前」一個哲學家這樣寫道:「有一個時代,物質和記憶被形而上學的深淵所隔開。」
故事裡的「我」在1982年重遇伊帕內瑪姑娘時說:
「你一點都沒變老。」
「當然啊,我是個形而上的女孩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國有位將村上幾本作品翻譯為英文的學者傑˙魯賓(Jay Rubin),寫過一本村上的評論集《聽見100%的村上春樹》。這本書就是以<1963/1982年的伊帕內瑪姑娘>作為前言,也就是討論村上的切入點。
「通往過去的走道,是條長廊似的充滿兒時回憶的地方,就像我們在<1963/1982年的伊帕內瑪姑娘>這個故事裡看到的一樣。」(57)
「村上早期的作品中有些是篇幅簡短、令人吃驚的心靈旅程,……<1963/1982年的伊帕內瑪姑娘>故事裡的僕漫游在這首著名的爵士歌曲所塑造的心靈空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講到bossa nova,我最喜歡的其實是<Desfinado>一曲。
這是Joao Gilberto 和 Tom Jobim的版本。
你的文章風格非常的村上春樹!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08/24/2010 22:05:02]呵呵~雖然很想接受你的讚美,但這篇文章其實只是作個文章整理,裡面的內容幾乎都是擷取村上的文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