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誠品書架上看到「下流志向」這本書,副標題「為什麼孩子不上學、不工作?」心想與教育相關,又七九折,就買回家看,讀了一章以後大為驚嚇,這個人說話精闢,也點出一些平常我好像隱約感覺得到,卻無法很有條理地說出來的事。
引述一些我覺得還切中我心的論點──
˙過去的家庭能讓孩子代勞的家事就讓孩子做,孩子在家庭這個最小的社會關係中,是藉由分擔家事開始獲得認同,成為有貢獻的一份子,得到家人的感謝和認同,奠立自我身分認同的基礎,開始社會化的過程;現代的孩子在尚未成為學習客體之前,就已自我確立為消費主體(生平第一次的社會經驗就是購物經驗而非勞動經驗),而消費的定義就是只要手上握著金錢,也相對地掌握著權力。對教育的觀念是「等值交易」,一定要先追究〝學這個有什麼用?〞,沒有好處的事就拒絕。提出〝學這個有什麼用?〞這類問題的人,已設定一個前提──即個人判斷事物有無用處的價值觀,是完全正確無誤的。「我」認為有用的東西就是有用;「我」認為沒用的,就一文不值。然而,又有誰能保證,「我」用來判斷有用與否的根據,一定就是正確無誤呢?這個世界有太多事物,其價值是一位手持量尺的二十歲學生無法測量的。個人判斷的正確性,實際上存在著「連帶保證人」──就是「未來的我」。
˙真正的學習(例如母語)無法以等值交易的空間模式呈現,學習的根本意義在於自己完全不知道自己正在學習某事,也說不上這件事具有什麼意義或實用性。「學習」的歷史與人類的存在一樣長久,相較之下,市場經濟與等值交易的原理,不過是近幾年才進入人類的世界。主張以市場原理抗拒學校的孩子,其實正與人類學上的進化壓力抗衡。就連極力呼籲教育改革的教育界人士也竭力將孩子導向一個以消費主體為主、更單一的方向。
˙許多年輕人口中的「找尋自我」,真正的目的不在於和自我「相遇」,而在於重設過去所接受的外部評價,覺得自己應該要得到更高的評價。多數人的自我評價都高過外部評價,然而這樣的前提並沒有任何根據。雖然人們往往覺得自己最了解自己,但遺憾的是事實並非如此。如果真有所謂的「真正的自己」,必須透過共同性的活動,發揮「別人難以取代」的功能,事後得到旁人的認同,「真正的自己」才得以存在。我的獨特性,並非只是昭告天下「我是誰」就可以了,而是必須由他人證明「你的價值無可取代」之後,個人獨特性才存在。
˙現今為風險化社會,努力與成果的穩定關係逐漸瓦解。上層家庭的子女深信「努力取得高學歷較容易取得更多的利益回收;反之下層家庭的子女卻無法相信學歷的效用。這已經不是「學力差異」的問題,而是對「學力效益的信任」問題。諷刺的是,在風險社會裡位居生存優勢的,反而是那些認清在風險社會中,努力未必有回報,卻仍逆風而行、堅持努力的人。「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人」以放棄自己決定的自由為代價,以完成所屬的「強者聯合」對他們賦予的任務為前提,將個人風險轉嫁,由集團全體承擔;而弱者即「無法歸屬於相互扶助團體」的人。
感覺上這本書並沒有為問題找到解決方法,不過從更大的社會來看教育問題,如果有更多人更深入地思考這些事,也許真的會有一點改變!
啊))) 我看到這樣的文字就頭痛。一個句子要看三遍... pia||||
回覆刪除你列出的四點,第一二點看懂了,第四點不能完全理解。
關於第三點... 我不能認同他的看法耶。他所謂「多數人的自我評價都高過外部評價」的證據在哪裡`?另,如果人們往往覺得自己最了解自己,怎麼還會有那麼多人尋求宗教的力量,聽信算命之言?最恐怖的是,他說的「真正的自己」要得到旁人的認同才能夠存在... .... 再我看來,有太多太多人因為需要得到旁人的認同,反而迷失了真正的自己... ... 。沒錯,自我的獨特性的確不是昭告天下我是誰就能夠確立,但是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有他的獨特性,不論他人是否證明、是否認可,這樣的獨特性確實是存在的。
我瘋了,大半夜的回覆這種東西... pia|||| 看來可待因不能喝... ... 我去睡了... ...
:) 我不知道是翻譯的問題還是專業術語中譯實在讓我無法完全相信原文=翻譯,唸這篇我也跟上下草四維一樣有頭痛到。
回覆刪除我想說的是,第三點那個「真正的自己要得到旁人認同而存在」的概念,讓我想到了社會學家高夫曼)Erving Goffman)的理論:這裡說的自己(self),強調的是一種social self,所謂真正的自己,在Goffman的描述中,都是種在表演以及與人互動中才體現出來的(在他筆下,人都是汲汲營營忙著經營自我表現的),也就是說,個人還是生活在一個潛在隱形的社會架構中,self的表現,不管是在人前人後,都還是受到社會規範,所以才會說「真正的自己」,必須透過共同性的活動,事後得到他人認同才得以存在。Goffman的書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是社會學理論開始用田野經驗討論individual (而非只是將社會當作一個單一整體)的著作,我自己的研究或多或少有從他那裡得到啟發,但是對於社會學家總把人當作是可以理性分析的個體這件事還是頗不同意。
放著麥小鴨在哭回覆這種東西,我也很怪。不過,如果你們連續幾天都被精神百倍的嬰兒搞到2點才睡,剛跟麥小鴨她爸輪流抱著6公斤多的她當人力搖籃結果還不領情,就會知道媽媽累的時候,即使是軟心腸爛好人CY,也會放寶寶哭...orz...
[版主回覆04/02/2009 13:31:38]我的朋友們還真奇特。這篇這麼嚴肅的文章,竟然願意花這麼長的篇幅回答,佩服佩服,也許我還要修鍊一下我的文字功夫。
orz...原來這篇其實是你在我作月子的時候寫的,看來我lag很大...
回覆刪除謝謝 Cy 的回覆. : )
回覆刪除你寫的, 我好懂耶~~~~~
在麥小鴨狂哭的同時, 你硬是要回覆這篇文的時候... ...
"人, 不能光憑理論/理性來分析的這個論調", 你, 親身實證了. 哇哈哈哈哈哈哈哈)))))))))))))
當媽, 很辛苦吼. 加油捏!
借用老師的版面來開同學會, 不知道版主會不會打我蛤?! (逃~)
[版主回覆04/07/2009 19:29:47]當然不會啊!不是知道我最喜歡熱鬧的嗎?同學會!還差盤美食吧?不知道哪一天才會抱到麥小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