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6日 星期四

伊坂幸太郎《Modern Times》摩登時代

講這本書竟然要從它書尾由曲辰撰寫的解說開始。


 


曲辰


「當我拿到這本Modern Times》的書稿時,同時正在看村上春樹的《1Q84》……


 



說起來有點對不起伊坂,他是我的第二號最愛作家。本來期待已久的中譯本《摩登時代》出版,應該要一拿到就放不下手地一直看下去。但它出版的日期,卻剛好卡在村上的《1Q84》一二部出完,到期待已久的第三部出版之間。於是看到三分之一的伊坂,就丟下他,專心看《1Q84》第三部去了(偏偏第三部又特別精彩)。


 


等到看完《1Q84》,又因為《挪威的森林》電影即將上映,又得重新溫習一遍(這我也絕對不後悔,這年齡再看一遍,揹著人生的各種大大小小經歷,跟二十年代看的感覺還差真多)。於是這陣子也才把伊坂這本書看完。看完的那一晚,因為太睏了,放棄了最後幾頁的解說(聽聽別人怎麼說自己看過的書也是挺有趣的)。隔晚,這篇解說真是讓我驚艷~就像當初看到偶像評論家內田樹寫了那本《當心村上春樹》一樣。(再離題一下,在日本的Amazon網站竟看到《當心村上春樹》還出了續集~期待中。)


 


曲辰


「之所以會提起這件事情,……強烈地意識到,這兩本作品實際上似乎分享了同一個時代的感覺結構,進而寫出如此互通聲息的小說來。不過這樣的說法恐怕會造成伊坂幸太郎的焦慮,特別是他被書評家吉田伸子畫歸為受到村上春樹影響的系列作家後,『春樹children』這個稱號就一直籠罩在他頭上。(解說能帶來這樣的訊息,是我很喜歡的。)


 



Children》?說來真巧,我所看的第一本伊坂的書,就是《孩子們》,他雖然不在我最愛的作品排名內,但當初某部分也是因為在這本書中嗅到村上的氣息,開始對這名作家感興趣。(我還在其中<孩子們>這篇的篇名頁註記──有五分之一村上的感覺)多看了幾本伊坂的作品之後,我告訴一樣喜愛這兩名作家的朋友,村上比較像一個讓我敬重的前輩;而伊坂的年紀和我比較相近,說話的口吻很親近,好像朋友一樣。


 


曲辰


伊坂與村上最明顯的類同之處,大概就是他們都熱愛某種會話式的文體,儘管只是在描述或敘事,但往往像獨白一樣,運用了大量鮮明且特殊的比喻(這也造成了兩個人都很容易創造出「名言」這種東西)。另外,對音樂的獨特愛好,也讓他們的小說讀起來很明顯隱含著某種韻律感及節奏……。


 



尤其是《奧杜邦的祈禱》,當我知道熱愛「音樂」讓伊坂能把這個關鍵詞作為故事的謎底時,就更是無法不愛上他。


無論村上得不得諾貝爾文學獎;無論伊坂領不領直木賞,早就無關緊要了。


 


讀到內田樹談村上,讀到曲辰談村上和伊坂,就好像遇到了一起讀書的朋友,真是暢快啊!


 


 


Modern Times有感句


 


    「一個人重要的並不是在哪裡上班或擁有什麼職銜,而是如何運用自己的時間。對我來說,只要有一些時間看書及思考一些事情,就足夠了。」(曾在中學擔任庶務員,後來因緣際會成為政政人物的永嶋丈)


 


    人生是不能被簡化的。……每個人每天都是努力地活著,做著無趣的工作,和人說話聊天什麼的。這些不值得一提的瑣碎事情累積起來,就是生活,就是人生。但是如果將人的一生簡化,這些日常瑣事就會被省略掉,因為實在是太平凡、太無趣了。於是被簡化的結果,那個人的人生就只留下結婚、離婚、生小孩、換工作之類的重大事件。但是一個人一生當中真正重要的,其實是被省略掉的那些日常生活,那裡頭才包含著真正的人生呀!」(故意取諧音的作家井坂好太郎)


 


    「就算人生沒有重大改變、沒發生什麼足以記載在自傳或年表上的大事也無所謂。每一個微不足道的行動與對話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533)


 


    人並不是由情報組成的呀。不管搜集再多情報,也無法拼湊出一個人。(304)


 


    「聽好了,小說是無法推動一大群人做出什麼事的。小說不像音樂,可以讓齊聚一堂的人陷入熱血沸騰的狀態,進而做出某種共同行動。小說的效果和音樂完全不同,小說啊,只能滲透到每個人的體內。……從讀了小說的人身上的某個角落吧,慢慢地滲透進去。小說沒辦法挑起人的行動慾望,只會滲透進體內,然後融解。」(坂好太郎)


 


    「要讓人生快樂,只需要勇氣、想像力和一丁點的金錢。」(引自卓別林)


 


    「我們常常聽見有人說懷念往昔好時光,其實往昔不見得比現代好。不管在任何時代,『現代』永遠是不完美的,所以我們才必須以更嚴肅的態度,認真面對我們身處的時代。無論音樂或是電影,都是當時的人迎戰當時的時代背景所創作出來的。」(423)


 


    不管是什麼人,每天被別人喊著『老師』、『老師』,內心遲早會腐敗。(嚇!)


 


    「渺小的目標才能成為生存意義。」


「滿腦子只想著系統的人終會變得虛無。目標太過遠大,只是徒增無力感而已。好比『拯救芸芸眾生』這種抱負,任何人會覺得無從下手吧?雖說這就是政治家的使命,但如果沒有弄清楚自己究竟是為誰而活、敵人到底在哪裡,一直追逐著模糊不明的目標,眼前只會是一片虛無的未來。……但是你的那句話,讓我找到了脫離虛無的方法。……從小地方著手。拯救眼前需要幫助的人,不要想太多。(「我」與永嶋丈的對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