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1日 星期四

水源囝仔去101買書



自從水源國小用力推動閱讀護照開始,就設定這樣的一個宏大目標,只要記錄閱讀護照達四百本書,校長就會帶去台北101的PAGE ONE書店買一本書。雖然只是一本書,但是可以由校長載著到101去,聽起來不就很吸引人嗎?而且還是上課時間耶~假如在我小時候,學校也推動這樣的閱讀活動,我想我一定也會很賣力的寫。


(說是這樣說,但如果那個校長一點也不親民,可能吸引力就大為減半了吧!)


終於,在這一年這一天(2010年1月18日星期一下午),由校長開車載著三個達到四百本的小朋友(都是三年級的小女生),由總務主任及去年的閱讀負責老師(我),一起出發。




好不容易有這個機會,一定要慎選會看好幾遍的書才值回票價。


(只不過,我這個陪同老師實在忍不住想抱怨一下,台灣的童書市場實在有夠貧窮,連想買本硬殼,字多一點的好看書,都是奢求~)



 



格林童話算是許多水源囝仔喜歡的讀物之一。


另外多賺到的是,竟然可以到101的觀景臺參觀。(票價可不便宜,大人四百,小孩三百七,嗚~)



小朋友手上拿的是解說機哭,可以一邊參觀,一邊聽語音解說。




這幾個都是101以阻尼器為藍圖,設計出來的代表物Damper boy(Damper就是阻尼器的意思)。


註:阻尼器TMD(Tuned Mass Damper)設置於87F~91F的核心位置,其主要目的為調諧及減低大樓 


  受風力吹襲時之擺動,以確保大樓人員工作時的舒適度而設置。



長得都很可愛。



往上走可以到戶外觀景臺(是不定期開放的)。



再往下樓層,有一個地方還蠻炫的。(其實在沒有閃光燈的時候是非常暗的,高科技感。)




總之,水源的囝仔真是太幸福了~




2010年1月17日 星期日

河合隼雄──《大人的友情》

如同我在另一篇文章曾提過的,支撐我走過不順的,「友情」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我的人生中從來沒有缺少朋友。雖然多年沈澱下來,流失了一些朋友;但與這些留存下來朋友的關係與意義,卻像錨一樣固定在我心裡了。朋友對我之重要,這本書的廣告詞說出了我的心聲──「人生最後的財產是友情」。甚至身為孩子的老師,我最主要的教育想法之一,也正是要孩子充分的體驗友情,盡情的交朋友,有心的交流。


 


我的偶像之一河合隼雄,一開始知道他是因為《村上春樹去見河合隼雄》一書,心想他一定是大角色,連村上春樹都得去見他~~哈!後來讀了某些他的作品(走進小孩的內心世界/繪本之力/小孩的宇宙),發現他讓人佩服的地方不是學位之高或學識之豐富,而是他總能用最淺顯易懂的語言,說出觸動人心的話。他的話語總是平靜的口吻,卻能帶給人莫大的力量~這次知道他要談「友情」,真是太令人好奇了。


 


    選句


 


˙朋友之間有一種傾向,往往會主動去做一些傻事,一些沒有任何益處(有時反而有損失)的事。……自己本來不太有興趣的,但卻「奉陪」一起去做。


 


˙「因為彼此太了解對方以前的惡作劇和弱點了,所以不管現在多麼逞強愛面子都沒有用」。換句話說,和在社會上一般為了被承認而公認必要的地位、財產、名譽等都沒有關係,同學間依然互相認同彼此的存在。


「青梅竹馬」的朋友,強的地方就在這裡。和世間的評價、利害之類的沒關係,彼此「互相承認對方的存在」。


而且,為了確認這件事,每次見面都會談起以前的往事,這是特徵。一面談到這些事情時,心裡覺得好溫暖。覺得朋友真好!(你有這樣的朋友嗎?我有~)


 


˙支持友情的東西是什麼──


有人在被問到為什麼這個人是你的朋友時,只能回答〝因為他就是他〞,


有這種想法,確實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與其說東道西,不如說我喜歡〝他整個人〞。


把這當成朋友的說明,我覺得很了不起。


 


˙關於男女間的友情--


如果感覺到身為〝異性〞的魅力的話,


那麼這可能就是戀愛,只是把真情隱藏起來而已。


這之間很難判斷兩者的差別。


不過,就算有愛戀的心意,也沒有關係。


只要能抑制不要隨心所欲去採取行動,


而能保持友情的交往,把〝性〞所擁有的精神性提高,


應該可以昇華為純粹而美好的友情。


 


˙支持結婚生活的東西,與其說是愛情,不如說是友情更強。話雖如此,只是把友情當基礎並不是否定愛情。兩者當然可以共存,應該共存才更有趣。……無論是戀人也好,夫婦也好,兩人相愛時,必須是「對等的」才行。(就我曾經看過的,這種組合好像不多咧~……夫婦的牽絆有各種形式。然而,其中很重要的,我想是友情。而且,有時候那或許可以感覺像是共同走過人生戰場的「戰友」一般。


 


˙關於朋友的距離──


自立的人,是能充分體認到並做到適度和別人互相依存的人。


要把社交做得漂亮,也要對孤獨擁有相當的耐力才行。


 


˙關於失去朋友──


朋友死掉以後,對於自己現在所做的事情,我會想到,如果有一天「再見到」這位朋友時,被問起「你為什麼那麼做?」時,自己該怎麼對他說明呢?於是,我決心不去做無法對他辯解的事


 


˙在各種關係中,只要有一個對彼此距離的調節和操作不太需要費神,只要和對方在一起,想到「有那個人在」,就安心的關係,其他的交往應該就會變得比較輕鬆了。像這樣的關係或許才能稱為友情的根本。


 


˙仔細檢視自己的為人時,會發現兩個人有點像,同時發現另一方面,彼此也擁有各自不同的優點。在認識到雙方處於經常擁有被背叛可能性的關係上,依然能感覺到「這傢伙,還是很好」這才是深厚的友情不是嗎?或許友情與其放在強烈,不如在深厚上。……說得極端一點,可以說類似性高對維持關係有幫助,相反性高則對發展關係有幫助。(不覺得這段話很妙嗎?


 


★結論──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從來沒有體驗過一次,或想到過友情這件事──包括背叛在內──的人,難道不是在「人生旅程」像觀光旅行般走馬看花地,只看到表面而已嗎?難得到人間走一趟,真可惜。


 


一直覺得,看到動心的書,不就像遇到一個好朋友,聽了一席好棒的話嗎?


如何閱讀一本書--關於閱讀小說/想像文學

讀了這部分,的確讓我在讀小說時注意到以前沒有注意的事。


整理出來分享--


★ 閱讀想像文學的「不要」


 


    不要抗拒想像文學帶給你的影響力。帶著活力的熱情,讓故事在我們身上活動,讓故事貫穿我們,做任何它要做的事。這個經驗會深深滿足部分我們平時未曾接觸的自我。閱讀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的規則,應該要以達成某種深沈的經驗(?)為目標。


 


    在想像文學中,不要去找共識、主旨或論述。想像文學藉由創造我們可以從中學習的經驗,教導我們衍生的意義。我們要從自己的經驗中思考


 


    不要用適用於傳遞知識的,與真理一致的標準來批評小說。對一個好故事來說,所謂的「真理」就是一種寫實,一種內在可能性,或與真實的相似。那一定要像個故事,但用不著像在做研究或實驗一樣來形容生活的事實或社會的真象。只能它能自圓其說,將整體表演得活靈活現便行了。閱讀小說時,我們想要的是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只要確實可能在小說家筆下所創造,再經過我們內心重新創造的世界中發生,就夠了


 


★ 閱讀想像文學的一般規則


 

























規 則



 



 



架構性


(擬大綱)



 


      將文學作品分類(詩/戲劇/小說)


      用一兩句話來說明整本書的大意=簡要地說明劇情。


      整本書各個部分是如何架構起來的──故事從哪裡開始,中間經過些什麼事,最後的結局是什麼,帶來高潮的各種不同的關鍵是什麼,高潮是在哪裡又是如何發生的,在這之後的影響又是什麼。


 



 


 


 


      說出情節大意,包括動作與變化。



詮釋性



 


      小說的要素是插曲、事件、角色與他們的思想、言語、感覺及行動。要能熟知每個事件與人物的細節。


      知道一切事件的進行,就像親臨現場,身歷其境。變成其中的一個成員,願意與其中的角色做朋友,運用同理心與洞察力參與事件的發生。


      把手指放在作者的脈博上,感覺到每一次的心跳。


 



 


 


      辨識劇中所有不同的角色,並用你自己的話重新敘述過發生在他們身上的關鍵事件。



評論性



      在你衷心感受作者試著為你創造的經驗之前,不要批評一本想像的作品。「我們要接納作者的主題、想法與前提。我們所能批評的只是他所創造出來的結果。」(Henry James


      除了說明喜歡或不喜歡之外,還要能說出為什麼。



 


      合理地評斷一本書的真實性──這像一本書嗎?這本書能滿足我的心靈與理智嗎?我欣賞這本書帶來的美嗎?對自己的觀點能說出理由嗎?



這本書與我何關?



      要把這些文學作品讀通,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去感受與體驗。



       



 


 


★ 快讀,並且全心全意地讀。讓作品在你身上發生作用,讓角色進入你的心 


  靈,相信其中發生的事件,就算有疑惑也不要懷疑。在你了解一個角色


  為什麼要做這件事之前,不要心存疑慮盡量活在他的世界裡,而不


  是你的世界。我們不期望記住每一個名字,許多人不過是背景人物,好


  襯托出主角的行動而已。就算一開始不太清楚,也不要焦慮。事實上,一


  開始本來就是不清楚的。故事就像我們的人生一樣,在生命中,我們不可


  能期望了解每一件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或把一生都全看清楚。但


  是,當我們回顧過去時,我們便了解為什麼了。全部看完之後再回顧一


  下,就會了解事件的關聯與活動的前後順序了。


 


2010年1月16日 星期六

重要書--The Important Book

圖畫書中也有一類是擅長寫詩般文字的作者,搭配經驗老到的插畫家。這部作品就是其中之一。


內文如下--


湯匙──


重要的地方是


它可以讓你吃東西。


像根小鏟子,


可以握在手裡,


放入嘴裡,


它不是平的,


圓弧的形狀,


把東西勺起來。


 


不過,關於湯匙


最重要的地方還是


它可以讓你吃東西。   


──────────────


雨──


重要的地方是


它是潮溼的。


從天而降,


發出雨聲,


讓萬物閃閃發亮,


它嚐起來不像任何東西,


顏色如同空氣。


 


不過,關於雨


重要的地方還是


它是潮溼的。       


───────────────


雪──


重要的地方是


它是白色的。


帶來寒意,


帶來光亮,


緩緩從天而降,


它  明  亮,


像小星星及水晶一樣。


總是冷冷的,


最終會融化。


 


不過,關於雪


最重要的地方還是


它是白色的。       


────────────────


風──


重要的地方是


它吹動著萬物。


你看不見它,


卻能感覺它觸碰著臉頰,它


使樹彎腰,


使帽子飛走,


使船航行。


 


不過,


關於風


它最要的地方還是


它吹動著萬物。       


─────────────────


鞋──


重要的地方是


它可以讓你穿在腳上。


穿著它走路,


晚上脫下來,


裡頭還有餘溫。


 


不過,關於鞋


最重要的地方還是


它可以讓你穿在腳上。


─────────────────


雛菊──


重要的地方是


它是白色的。


中間帶著黃色,


長長的白花瓣,


蜜蜂坐在上面,


帶著搔人的香味,


長在綠色的田野當中,


總是永遠都有那麼多的雛菊。


 


不過,關於雛菊


最重要的地方還是


它是白色的。       


─────────────────


草──


重要的地方是


它是綠色的。


它會生長,


性格溫和,


帶點甜甜的草味。


 


不過,關於草


最重要的地方還是


它是綠色的。       


────────────────


蘋果──


重要的地方是


它是圓的。


紅紅的顏色,


可以咬一口,


裡頭是白色的,


汁液會噴到你的臉上,


嚐起來有蘋果的味道,


是從樹上落下來的。


 


不過,關於蘋果


最重要的地方還是


它是


圓的。


─────────────────


天空──


重要的地方是


它永遠都在。


它是藍色的,


它是高高在上的,


它充滿了雲,


它是空氣組成的,


事實就是這樣。


 


不過,關於天空


最重要的地方還是


它永遠都在。       


────────────────


你──


重要的地方是


你就是你。


你曾經是小嬰兒,


然後長大,


現在是小孩,


以後會變成男人,


或變成女人。


 


不過,關於你


最重要的地方還是


你就是你。


 


    舖陳如此多,最重要的就是最後一段。不就很符合村上曾說過的:「我就是我,不是別人,這是我最大的資產。」


經由這樣的文本,讓孩子也能體認,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最最重要的,     


         


            我想這非常重要。


 


2010年1月15日 星期五

二乙寫春聯

每年寒假前的期末,水源的孩子都會自己寫創意春聯。平常雖然沒有機會用毛筆,但看他們神情專注的樣子,看來一點疑問都沒有~




創意春聯很可愛吧!



今年迎接虎年,所以大家都畫了小老虎。




這隻小老虎是我拜託庭妤幫我畫的,即將成為我家的春聯。




日劇《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深沈的悲哀

改編自同名小說。其實這是2002年的作品,當時的我對這種題材沒有興趣,想不到其實內容如此動人。


 


一個小時候被母親遺棄在麵包店的弱智孩子Haru(晴),相信自己如果很乖,就能等到母親來接他的那一天……


 


這個小孩長大了,在麵包店當打雜的學徒,夜間接受特殊教育,期待自己能夠成為麵包師傳,更期待自己可以變聰明。因緣際會得以成為醫學研究的對象,動了腦部手術。「阿爾吉儂」其實是故事中作為實驗對象的小白老鼠名字,牠既是Haru的朋友也是對手,在Haru挑戰迷宮的速度終於勝過阿爾吉儂的那一天,也是證實手術成功的那一天。


 


Haru的智力急速成長(甚至比為他動刀的教授聰明),情感卻不是能夠在幾天內成熟的。頭腦聰明,性格卻仍稚的他變得憤世嫉俗,看不起這世間頭腦正常卻不懂得利用,盡是浪費時間和生命的人。而讓他更難以面對的,是以前那些特殊班的弱智朋友們,因為那會讓他想起過去不堪的自己。


 


在變聰明(或世人所謂變正常)的過程中,Haru卻越來越不快樂,以前的他雖然經常被嘲笑,卻不懂得悲傷,還會跟著笑他的人一起笑。在他明白各種情緒後,甚至才了解原來自己是遭到母親摒棄。


 


然而這並不是故事的高潮~


 


智力越來越高的Haru做起研究,也從阿爾吉儂的身上發現,手術並不算成功,自己的智力將會逐漸退化(甚至比之前更糟),就像生老病死,是無法阻止的。他要如何面對這一切?諷刺的是,在Haru知道自己即將回到從前的自己之後,反而在情感上豁然開朗,成熟的面對一切身邊的事物。


 


某天,Haru發現前幾天還讀得懂的外文書,突然一點都看不懂了,他在心裡吶喊著:


「神啊~求求你,至少讓我留下閱讀的能力。」


 


這部片讓人感到深沈的悲哀,也不禁掙扎地想著──這樣的手術到底有沒有意義?


 



Haru為整個過程寫下的「經過報告」,在記憶退化時有一段話:「我不知道為什麼自己現在能這麼冷靜地面對即將退化這個事實。但我現在認為,我是被神選擇的對象,因此他才會破壞自己的規則,讓我接觸到另一個不同的世界。我想,喜歡看到人們開心,這是我的的本性。退化,才能回到我的本性。」


 


這部戲還讓我聯想到另一部好看的日影<明日的記憶>(亦由小說改編,渡邊謙主演),劇中男主角面對自己逐將失去記憶的日子……


 


像這樣的故事,看了之後,難道不會更珍惜自己能看書,能記憶,能與人有情感交流的一切嗎?


2010年1月6日 星期三

日劇「愛與寬恕」

一個十歲的少年智也,殺了一個七歲的男孩清貴。戲的一開始也許有點推理的味道,抽絲剝繭,逐步揭開案發當天發生了什麼事。


 


然而,真相其實很快明朗,我們逐漸投入的,是受害者與加害者兩個孩子所屬家庭,如何在事件過後重新建立自己的家庭,以及當中的每一個成員,如何面對自己、家人關係及事件本身。


 


殺人的少年智也,來自一個絕不會被稱為有問題的家庭(誠如劇中一名刑警所說,這件事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家庭)。成績一向優異的母親(稻森泉),甚至在他出生時放棄工作,全心投入家庭主婦的角色。從拒絕相信,到接受自己的孩子成了殺人犯,開始思考自己身為母親是多麼地失職,並從此開始努力了解、進入兒子的內心世界。被害男孩清貴的母親,在事發當天記錯孩子的放學時間,與友人共進午餐而晚回家十五分鐘,就因此失去孩子,深深自責。


 


原來最痛恨兇手的母親,卻是最早和加害者母親找到連結點(想像如果今天我是加害者的母親,會是多麼地無奈);而原來較為理性的父親,卻更慢走出事件的陰影。劇中各個角色的心理描寫與轉折相當細膩──人的心理不會那麼單一,對一件事情可能會有千百種不同的情緒,當中甚至有相互矛盾的。


 


其中田中美佐子所扮演的是家庭調查官,周旋於加害者、被害者與犯案少年之間,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角色,充分聆聽,說的話也都能讓人深思。


 


孩子從坦承犯案後,就被關進安置所,在裡面他要每天寫日記,當中有一段安排他接受「沙遊治療★」的戲很有意思。


 


最讓人動容的是犯案少年最後自己領悟到犯下的是多麼大的錯誤,在案發現在合掌祈拜;以及面對剛出生的弟弟,了解每個生命都是有意義的~


 


孩子犯的錯,不能盡歸咎於父母失職,家庭有問題,這並不是絕對的因果關係。只是,劇中智也的母親對智也,以及清貴的母親對清貴的姐姐,都因為心理上的疏離,沒有了解孩子真正需要自己的那一刻,有時等到發現時,都已是發生了無法挽回的事情之後。我想這是創作者真誠希望觀者思考的事吧!


 


          相當值得推薦的一部戲~


 


★註:沙遊治療在日本被稱為「箱庭治療」,在一個箱子裡舖滿沙子,並另外提供各種不同的擺飾、玩偶,讓當事人自由地在沙箱裡依照自己的心情與想法排列、發揮,心理師藉此分析當事人的內心世界。